六根六尘,把作文写得更加生动 作文需要表达清晰,更需要表达生动。
对大部分同学来讲,写不动(生动)是一个老大难问题。很多人都会说:要多观察,要观察仔细。话虽不错,但怎么去多观察,怎么叫去细观察?怎么样把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?观察,不仅仅指的是我们用眼睛去看。观察,包括了用眼睛去看、用耳朵去听、用鼻子去闻,甚至用舌头去舔、用身体去触摸,以及用我们聪明的脑瓜去想象。不能说眼睛看了,就叫观察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全部动用起来,才叫观察。我们学化学,做一个试验,是不是也要这样,有没有味道?有没有沉淀?
下面,我来教同学们一个观察方法,这个方法我们就把它叫做“六根六尘”法。 六根六尘之说 ,是一个方便 ,是让孩子知道 ,可写的东西很多。
我们先把“六根六尘”搞明白了,谈写作文就好理解了。
“六根六尘”得自于《心经》里有一句话: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。
眼耳鼻舌身意,是长在我们身体上的器官,叫六根。这六根,分别代表了我们人的六个系统: 眼,就是眼睛,代表视觉系统;
耳,就是耳朵,听觉系统;
鼻,就是鼻子,嗅觉系统;
舌,就是舌头,味觉系统;
身,就是身体,触觉系统;
意,就是大脑的神经、意识,代表意识系统。
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。是上述各个系统观察、感受的对象。
眼根看到的即为色,不要把色理解成颜色,而是眼睛看到的物体的大小、形状、颜色等称为色;
耳根听到的即为声;
鼻子闻到的即为香,当然这也不只是香味,是一切气味;
舌头尝到的即为味;
身体感受到的即为触;
意识想到的即为法。当然,这不是佛经里的本意,用六根六尘之说,只是假借而已。
那么我们用现在的科学名词来说的话,就是五觉一识,即:视觉 、听觉 、嗅觉 、味觉、 触觉和意识。再简单一点的说,六根就是一个望远镜。六尘,就是望远镜要观察的对象。百人百见,千人千面,每个人的六根不一样,感受到的六尘自然各有差别。
为了统一起见:
我们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写下来,叫色法。 眼睛看一个东西,它是红的还是黑的,是长的还是短的,是粗的还是细的,是大的还是小的,是圆的还是方的,是厚的还是薄的等等等等,把这些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写下来,就称之为“色法”。
我们把耳朵听到的声音写下来,叫声法。每个人都有耳朵,总是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,比如:小狗的叫声(汪汪汪)、小鸭的叫声(嘎嘎嘎)、小羊的叫声(咩咩咩),小鸟的叫声(叽叽喳喳),打雷的声音(轰隆隆隆),下大雨的声音(噼里啪啦)等等,我们把这些听到的声音写下来,称之为“声法”。
我们把舌头尝到的东西写下来,叫味法。有些东西,还可以用舌头去舔一舔、放进嘴里尝一尝,是甜的还是苦的,是酸的还是辣的等等,《三字经》里讲:酸苦甘,及辛咸,此五味,口所含。把这些尝到的味道写下来,就称之为“味法”。
我们把鼻子闻到的东西写下来,叫香法。用鼻子去闻闻,这个东西是香的还是臭的,有腥味的还是发霉的?《三字经》里讲:膻焦香,及腥朽,此五臭,鼻所嗅。我们把闻到的气味写出来,就称之为“香法”。
我们把身体感受到的东西写下来,叫触法。有些东西,我们还可以用身体去触摸一下,是软的还是硬的,是冰的还是烫的,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等等,我们把触摸到的感觉写下来,就称之为“触法”。
我们把头脑里想象中的东西写下来,叫意法。要用我们聪明的脑袋瓜想一想,看到的东西看起来像什么,听到的听起来像什么,闻到的闻起来像什么,尝到的尝起来像什么,触摸到的感觉像什么,我们把这些通过大脑想象出来的东西,就称之为“意法”。
用六根也好六尘也罢,还是用五觉一意识也成。我们要搞清一个道理,那就是,我们在是在用这些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。好比一个桔子,它的形状,颜色,大小我们是用眼来感识的,它的气味我们是用鼻子来感觉的,它的味道口感,我们是用舌头来感受的。它落地的声音,是我们用耳朵来感受的。它的质地纹理、以及温度粘度,我们是用触觉来感受的。最后,它象什么?如同什么?仿佛什么?好比什么?是我们用意识来认识的。
现在很多孩子,写东西往往只会从色的角度入手。所以就犯了写不多,写不生动,写不灵活的毛病。 六根六尘之说,就是打开了一个法门,开拓了一个思路。一个东西,一个事物,一个情景,可以通过它的样子,气味,声音,味道,触觉和想象来写。这样写,无不生动。
例如,我们描写雪花。我们说雪花是白色的,是六角形的。这些孩子大多都会。因为这是用的色法。那我们可不可以用“声”“香”“味”“触”“法”呢?
声法:雪花,一片一片飞落了下来,仿如一首妙曼的乐曲从天下传来。还可以写成:雪花飘过,阵阵沙沙,不知是风声,还是雪声,抑或,是我内心发出的声响?我的眼前没有雪,但我是在听雪。听雪的妙界,竟然如此!
香法:雪花,一片片落下来,我深作一口呼吸,贪婪得就像想把整个雪的世界吞进胸肺一般。那是一种凉凉的,湿湿的,沁人心脾和肤肌的舒畅。吸进去的是空灵,吐出来的是所有的烦恼。这雪,难道就是天上的气息?
味法:如果你有雅趣,捻一小团雪花,放入嘴里,用舌蕾感觉,用意念品尝,你会觉得,有一种比奶香更纯静,比糖甜更清澈的味道,那是一种洗涤人灵魂、不知不觉你便与自然混为一体的味道。
触法:小心翼翼地捻起一叶雪花,雪花仿佛精灵,没有重量,你能感受到它,却永远也捕获不到它,让它出现在你的眼前。当你的手轻轻地捧起它的时候,雪花,却幻化成了一滴水,透明,晶莹。
意法:雪花,漫天的雪花,一定是天上的神女普洒人间的鲜花吧?一定是宇宙之神突发慷慨,大把大把的把星星扔到凡尘吧?那银装素裹,真如天堂一般的圣洁,如天堂一般神奇。因为只有仙神才可能用如此神功-----用一种颜色,却能把人世装缀得如此华美。
如果明白了这些写法。我们就不愁没有想象,不愁下笔无文。
【名家分析】
朱自清写的《荷塘月色》,大家都很熟悉。写得很美,很生动。我们可以用六根六尘的方法来分析。
1、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,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。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,有袅娜地开着的,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;正如一粒粒的明珠,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刚出浴的美人。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。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,像闪电般,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,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,遮住了,不能见一些颜色;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。
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——意法。
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,有袅娜地开着的,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;正如一粒粒的明珠,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——色法、意法。
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——香法,意法。
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,像闪电般,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——意法。
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,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——意法。
大家是不是看到这里的意法,还有声法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——声意结合。
2、月光如流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;又像笼着轻纱的梦。虽然是满月,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,所以不能朗照;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——酣眠固不可少,小睡也别有风味的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,高处丛生的灌木,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,峭楞楞如鬼一般;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,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;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,如梵婀(ē)玲(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)上奏着的名曲。
月光如流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——意法
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,高处丛生的灌木,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,峭楞楞如鬼一般——色法、意法。
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,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——色法,意法。
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;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——意法。
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,如梵婀玲(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)上奏着的名曲——色法、意法、声法。
3、荷塘的四面,远远近近,高高低低都是树,而杨柳最多。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;只在小路一旁,漏着几段空隙,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。树色一例是阴阴的,乍看像一团烟雾;但杨柳的丰姿,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。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,只有些大意罢了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,没精打采的,是渴睡人的眼。这时候最热闹的,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;但热闹是他们的,我什么也没有。
这时候最热闹的,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——声法。
树色一例是阴阴的,乍看像一团烟雾;但杨柳的丰姿——色法,意法。
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,没精打采的——色法,意法。
写东西不生动,不形象,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他们往往只会从色的角度入手,脑子里没有场景,没有图案,没有想象。所以就犯了写不多,写不生动,写不灵活的毛病。六根六尘之法,就是给你一把钥匙,打开了孩子描写事物、景物的想象空间、思路。一个东西,一个事物,一个情景,可以通过它的样子,它的气味,它的声音,它的味道,以及对他的触觉与想象来写。这样写,无不生动。
【实战运用】
美丽的果园(沈阳马睿鑫 9岁)
奶奶家有一个很大的果园,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。
春天来了,果园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。梨树、桃树、杏树、苹果树,在一夜春风的呼唤下,像迎接一场盛会一样,脱却了便装,换上了戏装,齐刷刷地在果园里亮相。红的像火,白的像雪,粉的像霞。树丛中,一只只蝴蝶在翩翩伴舞,成群的蜜蜂嗡嗡嗡地演奏。花儿们兴致高时,还会乱颤花枝,频送春波,随风送出满园香。
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爷爷奶奶忙着给花点粉,点的仿佛是满树的果子,一园的希望。
夏天的果园是最热闹的。早上有公鸡的叫晨,中午有知了的清唱,晚上有黄狗的闷吼,到了半夜还有蟋蟀的长鸣,都让果园充满了生机。果园的茂叶,也没有消停,白天,果叶与清风“沙沙沙”,“哗哗哗”地交谈;晚上,明月点亮的时候,繁枝又与繁星打着哑语,他们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身姿,生出乱影,而星星们则眨着眼睛来表示回应。
果园的夏天,花儿早就谢了幕,换成了绿色的小果子。葡萄藤爬满了架,大片的叶子密密麻麻铺在葡萄架上,好像公园里的长廊。绿色的树、绿色的果子,满园的绿色,给人的心情都是爽翠的。如果再来一场晚雨,洗刷一下尘土,换来一副新精神,那个时候,月下听蛙鸣,月更纯,蛙鸣声更脆!
秋天是丰收的季节,是成熟的季节。到了秋天,果子就像是从花季的少年,变成一个健硕的青年,再从一位青年,长成一位成熟的壮年。红彤彤的苹果、黄澄澄的梨、金灿灿的杏,分别代表着他们充沛的活力、健康的精神,还有富足的体态。一个个果子,稳重而从容地交谈着,迎着阳光,仿佛能看到他们一张张微笑的脸。葡萄架下挂着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,有紫色的巨峰、红色的红提、绿色的小蜜蜂。紫色的像玛瑙、红色的像红宝石、绿色的像玉珠,葡萄架下像开起了珠宝店。
秋天的果香,与春天的花香是不同的。秋天的果香,是醉人的,这一分醉,不是来自于鼻息,而是来自于心底。
冬天的果园虽然少了更多的色彩,少了鸟影虫叫,但银装素裹,简约轻描,别有一番看头。雪后的果园一片白色的世界——“六出飞花入户时,坐看青竹变琼枝,如今好上高楼望,盖尽人间恶路歧。”一层厚厚的棉被,把果园与大地的沟沟坎坎盖得严严实实。村房矮墙,还有果树围栏,穿上了洁白的衣裳,远远一望,像是雕栏玉砌,琼楼玉宇。
但在冬天,最妙不过的是,晚上钻进热被窝,躺在热炕头,聆听那风雪的声音。
春、夏、秋、冬,果园里的景色各不相同,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,都是那么美丽、迷人。
可以说,一篇作文要想写得更加生动,用“六根六尘”法来写,是一个有效的方法。把我们的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头、身体和大脑都调动起来,用色法、声法、香法、味法、触法、意法来写,就可以把一篇作文写得言之有物、言之有意、言之有味、言之有声,作文的生动性肯定就可以提升一个大的台阶。当然,我们所说色声香味触法,只是最基本的要素。最基本的思路。
要是再加灵活的运用,我们就可以色意通用、声意通用、香意通用、味意通用、触意通用。用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:一个东西,一种感情,一个世物,它是什么,像什么——色意通用;听起来是什么,听起来像什么——声意通用;闻起来是什么,闻起来像什么----香意通用;尝起来是什么,尝起来像什么——味意通用。
当然,如果妙用其心,那就变更无数了。这里不消强求。只是强调,多看多观多练多感觉。孩子的文章水平提高指日可待。
|